第1期
十堰人的一天 | ①艺术剧院的戏曲演员们

1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“咿——呀——”早上8点半,市艺术剧院四楼排练大厅。伴随阵阵独特韵味的吊嗓腔调,这里工作的人们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工作。图/记者 张建波

2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舞台上下,有的在练唱,有的在压腿,有的在耍枪,一哼一唱,一招一势,有板有眼。

3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这些人员是十堰市艺术剧院的演职人员,除了外出演出,每天在此练功是他们的必修课,因为他们不仅是普通演员,且大部分是戏曲演员,送文艺进乡村,送戏曲进校园,他们肩负着戏曲的继承、发展与创新的责任。

4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戏曲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,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,是一种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。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、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已从剧场舞台的时代步入电视、电脑、手机时代,沿袭数千年的传统戏曲备受冷落。 演员赵志远、周鹏在舞台上习耍刀枪,他们主攻是戏曲里的武生。

5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增强文化自信,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、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、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,在国家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下,市艺术剧院的演员们从2016年11月26日开始,在全市开展“戏曲进校园”活动。

6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戏曲讲究“四功”即“唱、念、做、打”,这是演员们的基本功,也是他们的必备课,无论多忙,每天不可少。

7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“除了传统戏曲的基本功练习和排练外,每天上班,演员们还要进行排练一些舞蹈、小品等节目的排练,这些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”。艺术剧院院长王伟每天都要在排练现场指导演员排练。他介绍,剧院除了常年开展送戏曲进校园活动外,还成立了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,每年要安排60多场的送“文化下乡”惠民演出活动。

8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为了宣传好党的方针、政策以及市委、政府中心工作,近年来,他们排练的节目都有针对性,比如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的创作的小品《家事》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创作的小品《预防针》等节目很受群众欢迎。 演员们在排练舞蹈节目。

9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戏曲进校园多为传统古装戏,同时,针对不同学校、年龄段,表演剧目也是有讲究的,表演较多的有豫剧《花木兰》,反映巾帼英雄、保家卫国题材,反映革命历史的京剧 《红灯记》选段等,像一些爱情类的戏曲选段他们则很少在校园表演。

10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现在,每年他们要在茅箭区、张湾区、十堰经济开发区的110多所大中小学开展“戏曲进校园”活动,每年假期除外,差不多平均每两天都要进入一所学校,最忙的时候一周要到9个学校演出,上午、下午都排满。

11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常年的演出,许多演员都已能给自己化妆。为了能让学生们真正了解戏曲,演员们对每一次演出都特别认识,认真化好每一个妆容,穿好每一件服装,有的演员上台一分钟不到,化妆、换服装就需两小时。

12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演员周鹏在为他扮演的净行(花脸)化妆。“我们戏曲演出特别麻烦,画个脸谱就要一个多小时,还要换服装”,周鹏介绍道。

13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56岁的演员陈振义在为所扮演的孙悟空角色化妆。

14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59岁的张礼既是演员,也兼任剧院的服装师,下午要到车城高中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,排练完,他赶紧收拾要用的服装准备装箱。

15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中午12点半,工作人员冒雨提前将要用的音响、服务、道具等搬上货车运到车城高中,下午在这里有一场演出。

16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短短几年,艺术剧院的戏曲演员们已经开展了300多场演出。“戏曲进校园”活动已成为一个文化品牌,不仅引导青少年学生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增强文化自信,还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、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、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
17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为达到最好的戏曲演出效果,每一场演出剧院都是现场配乐伴奏,不能偷懒播放配乐。

18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戏曲的节奏太慢,审美太过老套,不够时髦,许多年轻人不太愿意接受,戏曲的传承对每一名戏曲演员来说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。“不敢说让每一个人都爱上戏曲,但希望能通过我们戏曲工作者的努力,展现戏曲的优势、魅力与精髓,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戏曲,这是第一步。”市艺术剧院院长王伟说。

19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59岁的张礼享受着在戏曲进校园表演舞台上的最后时光,再过几个月他就要退休了。

20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58岁的音响师谢保全默默地幕后工作,他参加工作便在艺术剧院,再过一年多也将要退休。

21

21

图/记者 张建波

演出完毕,演员们还要费一番功卸妆。

点击箭头可翻页